「本文来源:科普中国」
随着寒潮的来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启了“冬季模式”。不管是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北方,还是寒气袭人、急需秋裤的南方,“静电”都是冬季的标配。
穿脱毛衣时的噼啪作响,梳理头发时的发丝飞舞,哪怕进入被窝也免不了“电一下”的烦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静电”的真面目。
因为静电,猫咪沾了满身的泡沫塑料
来源丨维基百科
1
静电与冬天
静电和冬天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早已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得以体会,那么,为什么一年四季中只有冬天容易产生静电呢?
实际上,生活中的静电多以接触性静电为主,形象一点的描述就是:当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有静电的物体时,电荷要么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从高电势处转移到低电势处,让不带电的物体有多余的电荷;要么电荷在物体里重新分布,导致物体不同部分呈现带电性质。湿润的空气和金属物体会让电荷“逃跑”,但是干燥绝缘的环境下,电荷很容易富集。
所以,当冬季到来,干燥的天气简直为静电的产生提供“良机”。冬天相对干燥的室内更是容易被电的高危地带,当地毯、坐垫、墙纸等受到摩擦,都会产生静电。尤其是冬季为了御寒,人们多会穿着毛衣等容易引起静电的衣物。
这时候,若是不经意用手触摸带电的水管、电器、金属门把、电视荧屏甚至开关等,那么瞬间就可以体会到被“电”的酸爽。
与滑梯摩擦后产生的静电使头发互相排斥
来源丨维基百科
同时,由于在冬季,出于御寒的需求,我们会穿上较多的衣服,当这些不同材质的衣服之间相互摩擦,或者衣服、身体与毛发之间发生摩擦时,就会产生电荷转移堆积,造成我们身上不同区域的电势差。这些电荷难以释放,经过累积就会形成电势较高的人体静电。
2
静电与人体
静电就是累积在带电体里的电荷,并不会流动形成电流,所以当它没有释放路径,聚少成多就会积累而成一定的电势差。
人体携带静电,手持金属水瓶靠近金属箱就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微小的电火花。
来源丨作者拍摄
如此一来,当我们接触到周边物体的时候,就有可能形成释放路径,积累的静电通过接触点向外转移,形成快速放电现象,甚至产生火花。不过由于人体的大电阻可以对抗静电的大电压,我们不用太过担心被“电”,静电所产生的电流量不大,持续时间短,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危险,不会危及人的生命。
人对静电的感知是呈阶梯状上升的,当静电电压达到伏时,手指就有感觉了;超过伏时,就会有火花出现,手指出现针刺似的痛感;超过伏时,人就产生被电击感。同时也有数据显示,当静电电压大于伏特时,会改变人体内固有的电位差,影响脏器功能。因此静电会给那些对疼痛较敏感的人带来困扰。
你一定也被“电”过
来源丨网络
总之,被电到的感觉并不好受,一些化纤材质的内衣产生的静电或火花会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症状。另外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