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纺织品的微纤维问题正在给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污染:每年全球大约有17.65万吨以尼龙和聚酯为主的合成微纤维被排放到环境中。在清洗衣服的时候,这些合成纤维会发生机械降解,产生大量直径小于5mm的微纤维塑料颗粒,并从衣服上脱落,进入排污系统。这些微纤维随着排污系统流入海洋、沿海、陆地和北极生态系统中,严重威胁着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的多样性。如果被浮游生物和贝类吃掉,最终会循环进入人体。
《自然-通讯》期刊中一项研究显示,北极地区92%的微纤维污染来自合成纤维。其中约73%为聚酯纤维,类似纺织品中使用的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项研究表明,纺织业、家庭洗涤和废水排放物是污染海洋的“罪魁祸首”。微纤维广泛分布在海洋和陆地的各个环境介质中。在海洋环境中,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两极,从表层水体到深海沉积物,微纤维无处不在。
在北冰洋的微纤维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了欧洲和北美洲及北极(包括北极点)71个监测站的近表层海水微纤维分布情况,并分析了从波弗特海最深处米所采集的样本,他们特别指出,家庭洗涤被证明是人类向水环境排放微纤维的潜在重要管道。流入北冰洋的大量微纤维主要是来自北美和欧亚国家的河流,这证实了纺织业、家庭洗涤和废水排放物污染海洋的事实。据估算,在一次家庭洗涤过程中,一件衣服可以释放数百万纤维。另有统计显示,加拿大和美国所有家庭每年共排放吨纤维。
微纤维排放问题不仅发生在纺织品日常洗涤和穿着中,还存在于纺织品生产环节中...
加州自然保护协会(NatureConservancy)对纺织品加工阶段的微纤维排放最新研究发现,在生产过程中的微纤维排放同样严重。协会强调,目前对纺织品微纤维排放进行研究大多集中在服装日常穿着及洗涤处理上,但事实上在生产加工阶段同样也是微纤维排放的重灾区。每年在加工阶段大约有12万吨合成微纤维被排放到环境中,相当于每生产件t恤中就有大约1件的微纤维流入海洋中。有专家预测,若不控制微纤维排放,到年将至少增加54%。
纺织品对环境的影响中,微纤维排放是一个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作为微纤维联盟(TMC)的研究成员之一,海恩斯坦自年以来一直处于这项研究的前沿。我们与利兹大学以及其他纺织行业的引领者一起,为减少纺织品的微纤维排放做努力,致力于提高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年8月,海恩斯坦研究员JasminJung博士在微塑料领域研究的论文被授予PaulSchlack/WilhelmAlbrecht奖——由多恩比恩全球纤维大会(Dornbirn-GFC)颁发,是著名的国际纤维届最新研究成果年度分享盛会。Jung博士在其“建立和应用动态图像分析测定纺织洗涤过程废水中的纤维”论文中介绍其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商业洗涤废水中的纤维,建立了对涤纶和棉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新分析方法。这对于目前微纤维研究集中在家庭洗衣而商业洗涤纤维释放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情况下,具有重大推动意义。
通过海恩斯坦对微纤维释放的分析和检测成果,研究人员、材料开发商和品牌商现在可以更准确地量化哪些类型的纤维和材料结构对微纤维的释放贡献最大,这可以帮助他们在开发更加可持续、更少纤维释放的纺织品时做出明智的决定。
检测方法:
采用海恩斯坦动态图像分析法(DIA)量化纤维属性和分布利用利兹大学/微纤维联盟(UoL/TMC)方法,使用过滤法测量脱落材料的质量检测废水中的纤维含量:
不同织物表面的纤维脱落/释放情况生产过程中的纤维含量废水中的纤维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