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又一位大师离我们远去。郁铭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纤维专家、丙纶非织造布生产技术先驱。4月12号,郁铭芳因病于上海逝世,享年93岁。
郁铭芳60多年来,郁铭芳用一个个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国人穿衣问题,并在国防战略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曾参与研制并纺出我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丝和第一根国产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组织领导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研制,主持“丙纶喷丝直接成布”项目,被网友亲切的评价为食有袁隆平,穿有郁铭芳。
微博截图1、制出中国第一根合成纤维
年,郁铭芳出生在上海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父十分重视教育,他的三个叔叔和小姑都是大学毕业。长辈的教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郁铭芳。
中学时,郁铭芳十分喜欢化学实验课。不同物质间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就像变戏法,让他领略到了化学的魅力。年,郁铭芳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东吴大学化学系。
年,郁铭芳(中)在学习大学毕业后,郁铭芳进入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十七棉纺厂化验室工作,负责纺织浆料的原料分析工作。
年,国家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准备大力发展化学纤维,以解决穿衣难的问题。郁铭芳考虑到自己多年在纺织系统的工作经验和化学方面的知识基础,向组织递交了一份“技术归队”的申请报告,表达了自己想要从事化学纤维研究工作的愿望。
郁铭芳化验室工作年,郁铭芳参加筹建了我国首家自行设计的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自此,步入化纤研究领域。
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设有卡普隆(锦纶)、尼龙、涤纶、腈纶、醋酯纤维五个研究组。郁铭芳进入卡普隆研究组,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探索国产锦纶纤维研制。
当时,国内有关合成纤维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他们只能边干边学。没有技术,就尽可能查阅国外相关资料、图纸;没有原料,就寻找各种废弃物改装;没有设备,就把图纸带回老厂加工。
经过共同努力,年6月,他们利用土设备终于纺出中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翻开了我国化纤工业崭新的一页。
中国第一批锦纶年,他们利用锦纶丝制作的渔网,出现在国庆十周年成就展上。
2、自力更生,满足军用所需
锦纶还是军用降落伞的重要原料之一。但降落伞用的锦纶属于高强度的产品,就必须提高高聚物的分子量或初生丝的拉伸倍数。
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军用降落伞原料。为对抗国外威胁,我国急需研制出国产军用锦纶丝。
面对重任,郁铭芳等人没有退缩,他们相信“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到”。
凭着这股不屈精神,年11月,他们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根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年,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制造设备、建设的年产六百吨锦纶生产装置投入了生产,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
除此之外,他们还对多种化学纤维进行了研制攻关,其中包括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涤纶高速纺丝、高强涤纶等项目,为我国复合材料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满足了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所需。
年郁铭芳在美国3、“中国版”螺杆挤压装备技术
年,郁铭芳承担了涤纶生产工艺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当时,国内化纤厂普遍采用炉栅纺丝技术,其存在质量不均匀、进料堵塞等问题,且设备需定期停产清洁,耗时耗力。
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