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嘈杂的时代,我们习惯了车水马龙的喧嚣,习惯了街道两侧小店里此起彼伏的“清仓大甩卖”,习惯了广场上绵绵不绝的动感音乐……可是,好不容易熬到周末,真的只想一个人静静!
没想到宅在家里竟然还是躲不过各种各样的声音,楼上永远精力充沛的熊孩子、隔壁一大早就开始滋滋滋的电钻、窗外嘀嘀嘀叫个不停的小汽车……此次此刻,只想问一句:“苍天啊大地啊!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些噪音消失啊!”
1
噪音到底是哪来的?
想要打赢这场“战争”,首先要摸清“敌人”的底细!搞明白这些烦人的噪音到底是从哪来的。
//室外噪音
如果你家住的恰好是临街,或者临近小区门口的房子,那么肯定少不了车辆、人群来来往往的嘈杂;
或者你家楼下就是人群密集的广场,什么跳舞的、遛狗的、闲聊的、滑旱冰的……从早到晚,各种各样的声音根本没断过!这些都是低频噪音,大多70-90分贝之间。
//室内噪音
什么马桶冲水、厨房做饭、水龙头流水、噼里啪啦敲击键盘,或者是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大多都属于中高频噪音,差不多都在50分贝以上。
//邻里噪音
隔壁装修、楼上冲马桶,或者大半夜“哒哒哒”走来走去,再差点的甚至连邻居说话的声音都能听到……这些大多也都是中高频噪音,在50分贝以上。
甭管是哪儿来的噪音,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里,都足够让人心烦意乱。日积月累,甚至会被吵得神经衰弱,整天顶着一副黑眼圈不说,还可能会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
工作、生活、学习干啥都提不起劲儿,实在是太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了!
2
如何处置“罪魁祸首”?
既然知道了“敌人”从哪来的,下一步就要对症下药,想办法阻断来自它们的伤害!
天花板
想要降低来自楼上的噪音,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做吊顶,但如果担心不够,则可以把吊顶做得厚一点。
至于有多厚,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果你家是大户型,或者层高较高的户型,可以做成25-35cm左右的全吊顶;
如果你家层高不高,则可以选择吊平顶,最低可以做到5cm。
既起到了降噪的作用,又无需担心吊顶太矮令人压抑。
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Tendertruth”
倘若还想进一步增强效果,那么就要在吊顶里加上一层隔音棉了。
至于材质嘛,需要考虑是否环保、安全、性价比高,这里建议选择带有防火阻燃属性的聚酯纤维吸音棉。
墙面
对于墙面隔音,同样是本着增加“厚度”的目的。
什么软包、软木板、护墙板……在丰富层次、提升颜值的同时,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噪音,妥妥的一举两得,谁能不爱?
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加加加NA”
另外,也可以选择更专业的方法,龙骨+隔音棉+3mm厚隔音毡+隔音板+石膏板+装饰层,不过这一套操作下来花费确实不低,如果担心钱包无法承受,可以只做卧室,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高质量睡眠环境。
门窗
一扇门到底隔不隔音,最关键就是它的材质,市面上常见的有实木、实木复合、桥动力学板、蜂窝纸。
隔音效果:实木>实木复合>桥动力学板>蜂窝纸。
同时,隔音效果越好,价格越高。
另外,除了最常见的平开门,还可以根据不同区域选择折叠门、推拉门、轨道门、谷仓门。
隔音效果:折叠门>推拉门>轨道门>谷仓门。
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奈里_”
至于窗户的隔音效果,就要看窗框和玻璃是哪种材质了。
窗框隔音效果排序:塑钢断桥铝铝合金;
玻璃隔音效果排序:真空双层夹胶中空单层夹胶中空夹胶玻璃中空玻璃。
而且平开窗比推拉窗的密闭效果更好,隔音效果自然也更佳。
如果已经根据实际情况选好了门窗材质,还可以再加上静音密封条,有效减少内部结构碰撞发出的奇怪声响,进一步提升隔音效果。
地板
相比于瓷砖,木地板的隔音效果更好,因为木材纤维多孔的特性,能够吸收噪音。
此外,还可以铺上一张软fufu的地毯,让隔音效果翻倍。
不过,如果定下了木地板+地毯的组合,之后的日常清洁、打理就要多花些心思了~
管道
住在一栋楼里,楼上楼下的管道都是互通的。
所以,甭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楼上冲水,楼下就能听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
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一抹阳光”
想要不被打扰?其实很简单!
给水管包上一层隔音棉,或者是把PVC管换成螺旋消音管都可以~
不过,假如你家住在顶层,楼上没有邻居,就无需为了这个问题烦恼了!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什么隔音壁纸、隔音窗帘、隔音耳塞、静音拖鞋……
甭管是啥形式,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隔音、降噪,为本就吵闹的世界屏蔽掉一些噪音,才能静下心来更好地享受当下、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