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非传统聚酯纤维成形工艺

通过改性技术可以赋予传统涤纶(PET纤维)及新型聚酯(PBT、PTT、PEN、PLA、LCP)纤维一些新的性能,使其具有更“专业”的技术特征。纤维改性一般通过共聚、共混、提高分子量、纤维成形、表面改性等途径实现。本期将重点介绍非传统聚酯纤维成形工艺。

熔喷法

熔喷法最初是由美国海军研究所在年发现并制造出了直径为5μm的极细纤维。目前用该工艺获得的纤维直径可达1~2μm。

采用低熔点PET共混改性PP熔喷成形的方法,可制备PP/PET微纳米纤维材料;通过与PLA共混,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的热稳定性、熔体流动性得到明显改善,从而可加工熔喷非织造布;含有驻极体的熔喷PLA可用于过滤,采用粒径为2~7μm的电气石(tourmaline)为驻极体,通过熔喷试验,驻极体还有利于PLA结晶。

纺粘法

纺粘法是利用熔融纺丝原理,采用冷气流对挤出的熔体细丝进行冷却,使细丝在冷却过程中受到拉伸气流的拉伸作用(压缩空气、负压抽吸或中压蒸汽,拉伸速度可达~m/min),形成连续长丝,然后在凝聚网帘上成网,加固后形成非织造布。

日本旭化成(AsahiKasei)公司采用直接纺丝工艺,开发了线密度在0.22dtex以下的PET纤维,并实现了0.11~0.17dtex超细纤维的工业化生产。

OerlikonNeumag(欧瑞康纽马格)公司开发了幅宽达7m的纺粘生产线,为SMS三模头配置,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既可加工单组分产品又可加工双组分产品。同时,其分段式结构还可自由调节产品的幅宽,加工多种熔融纺丝聚合物,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通过不同复合形式(皮芯型、橘瓣型、海岛型等)生产出不同性能的产品,从而极大地拓展了纺粘产品的应用。

膨体连续长丝(BCF)技术

膨体连续长丝生产技术是利用热流体喷射变形加工生产合成纤维膨体长丝的工艺,最广泛采用的生产方法是纺丝—拉伸—变形—卷绕一步法。

欧瑞康纽马格研发的SytecOne设备,可替代多头纺技术,不仅简化了故障排除过程,而且缩短了重新生头的时间,同时减少废料产生,直通式丝道更适合dtex的BCF,并使加工速度提高15%。

欧瑞康纽马格公司研发的SytecOne设备

浙江四通化纤有限公司认为色母粒可选择特性黏度稍低的且要保证熔点的一致;干燥后的切片含水率应小于0.%;适当提高纺丝、拉伸温度,采用较低的拉伸倍数,且各纺位的工艺参数保持一致。

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专用喷丝板、热辊牵伸和内置气流旋转盘膨化器等装置及工艺,形成了年产万吨瓶片直接纺再生涤纶BCF的生产能力。

文章来源:纺织导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6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