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识肝脏检查中的肝硬度指标。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规律的作息习惯、饮食等行为都被打乱。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免疫力、癌症、疾病、罕见病发病、老龄化、慢病早已成为近几年热词。
健康群体患病致病更年轻化,患病种类也变的更多。以前关于肝脏类疾病患病者多为中老年人,但现在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饮食不规律等问题,患有肝硬化或肝脏类其它疾病越来越年轻化。
对于肝脏不好、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的患者来说,定期检查肝硬度非常必要,能早期判断肝硬化,早发现早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病情发展。
肝硬度要怎么查,多少算正常?
肝硬度是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通常使用弹性波超声波技术进行测定。
通常会医生检查时说到的肝脏弹性,其实就是指肝脏的硬度和柔软度。测定肝脏弹性一般是采取右侧肋下缘检测3次,取综合平均值。弹性数值越大,表示肝组织纹理越硬,纤维化程度越严重。
人的肝脏硬度正常范围是在2.8kPa-7.4kPa之间,当患者的肝硬度值小于10.6kPa时可排除肝硬化,当肝硬度值大于17.5kPa时,可以诊断为肝硬化,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做肝脏彩超或CT等观察肝脏情况。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正常范围会因个体差异、性别、年龄、BMI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判断是否异常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不过,影响肝脏弹性硬度检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肝脏炎症、水肿、胆汁淤积、过度肥胖等,不能“一锤定音”,要结合患者的肝功能、B超等检查综合判断病情。
如检查发现弹性数值较大,应尽快就医明确检查诊断。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吗?教你正确认识肝纤维化!
从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为了区分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医生们把肝纤维化分为F0、F1、F2、F3和F4,5个等级:F0为无肝纤维化,≥F1为轻度肝纤维化,≥F2为中度肝纤维化,≥F3为重度肝纤维化,F4为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纤维化发展到最严重的结果。
肝硬度测定值数范围经研究设定为2.4kPa~75.4kPa,数值越大代表肝组织硬度越大,以及纤维化程度越严重。
通常测值小于7.3kPa代表肝脏硬度正常或者有轻度纤维化;
测值位于7.3kPa至12.4kPa范围,代表肝脏中度肝纤维化;
测值位于12.4kPa至17.5kPa范围,代表肝脏重度肝纤维化;
如果测值大于17.5kPa,则代表肝硬化。
如果测值是12.30kPa,位于7.3kPa至12.4kPa范围,代表肝脏中度肝纤维化。
肝脏弹性值升高并不一定是肝硬化,也有可能是肥胖、肝腹水或操作者经验不足等。排除干扰因素,若肝硬度越高,那么肝脏纤维化就越严重,发展成肝硬化的可能性就越高。
不过,有相当一部分肝硬化是由患者本身的慢性乙肝发展而来。当乙肝患者肝功能正常,肝硬度值大于12.0kPa,就应高度怀疑肝硬化;若乙肝患者肝功能异常,且肝硬度值超过17.0kPa,那么极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
肝功能正常,乙肝DNA结果呈现阳性,肝硬度值大于9.0kPa,说明出现进展期肝纤维化,还需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当人体组织出现炎症、坏死或损伤后都会经历一个修复的过程,长出一些纤维组织,俗称疤痕,这就是纤维化。因此,对肝纤维化的认知要从两方面理解,它本身是肝脏组织受到损伤后的修复过程,是好事;但如果肝脏炎症不断,反复修复,纤维组织长了一层又一层,就可能发展成肝硬化了。
肝纤维化严重吗?能不能逆转?
肝纤维化的严重与否是需要根据患者所处病情的阶段来判断的,早期的肝脏纤维化病情就不严重,晚期的则比较严重。
肝脏纤维化早期阶段,纤维增生的只是一小部分肝脏,这时也不会有太多临床症状,患者主要表现在食欲较差、身体无力症状等,并不会出现严重的肝脏病变,所以这个阶段病情是比较轻微的,一般通过规范治疗,是可以控制病情的,甚至可以让纤维化的肝脏得到修复。
如果没有及时积极的进行治疗,很可能使肝脏纤维化的面积进一步增大,先是形成假小叶、再生结节,最终形成肝硬化,这已经到肝脏纤维化的晚期阶段了,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出现很多并发症。
若肝纤维化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造成肝内血管压力,增加门静脉系统血管阻力,从而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流血,病情不断进展就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肝纤维化一直不治疗还可能引起肝腹水、肝性脑病,以及肝功能衰竭等。
根据肝炎病毒标志物判断肝纤维化是长期饮酒造成的还是肝炎造成,病毒性肝炎引起应该积极抗病毒治疗才能逆转,酒精性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若在早期阶段,只要去除病因,积极的治疗之后可发生逆转。
早期阶段纤维化,及时有效的控制病因,改善饮食,肝纤维化可发生逆转。当肝纤维化已经在晚期阶段的时候,甚至已经到肝实变的程度,此时逆转的难度较大。
写在最后:
如果感觉肝区疼痛或有异常,建议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断并积极的治疗,才能有逆转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