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华渔新材料获千万天使轮融资

李安琪

编辑

苏建勋

36氪获悉,近日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华渔新材料」获得了千万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峰瑞资本、浦东科投联合投资,源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华渔新材料成立于年5月,是一家新材料科技创新产品供应商,目前聚焦于碳纤维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其核心产品包括碳纤维传动轴、碳纤维电驱转子主轴护套等。

华渔新材料CEO余许多告诉36氪,本轮融资主要用于碳纤维传动轴产能扩张,碳纤维材料在新能源车电驱的研发与应用,以及作为流动资金的补充。

余许多本硕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曾任职于加拿大福特汽车采购部,负责底盘部供应商管理,对汽车采购及质量体系有较全面的了解。

据了解,碳纤维天然拥有其他金属不具备的各种优势,直径只有5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到十二分之一,但强度是钢的7倍;同时还具有抗腐蚀,不易脆断等特点。

余许多告诉36氪:碳纤复合材料主要应用在风电、航空航天、体育休闲和汽车等行业。据相关数据显示,年风电和航空航天是碳纤维材料的最大应用领域,分别占全球总需求的25%和23%,其次是体育休闲占15%市场份额,汽车位列第四占据11%市场份额。在国内,体育休闲领域占据了一半的市场,汽车领域的需求占比仅为2.5%。

华渔新材料最初也聚焦在军用、航空领域。从、14年开始从事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年华渔开始作为汽车二级供应商,与传动轴龙头企业纳铁福共同服务车企。

余许多告诉36氪:当下工业领域的碳纤维企业大多采用了预浸料、人工铺贴的方式生产,但这一生产方式需要依赖上游预浸料企业的材料设计(预浸料是碳纤维生产的中间件,需要对碳纤维与树脂进行初步含浸),且自动化率不高。

“本身上游碳丝材料已经非常贵,而采用预浸料中间件之后,两者成本叠加,碳纤维产品的成本会翻上一番,同时人工铺贴的方式也难以满足汽车生产的规模化需求。”余许多表示。

因此,华渔新材料采用了一种自动化缠绕的工艺来生产碳纤维产品,实现无人工参与,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质量不确定性及工艺成本;同时采用了独家树脂配方,省掉了预浸料中间件环节,使得产品成本有所下降。

同时,华渔新材料内部还打造了专门的缠绕设备和软件程序,不断调整碳丝和树脂的编织角度、工艺来提升碳丝的力学性能利用率。“换句话说,尽量少用碳丝来达到同样的力学性能。”

从成本、原料等方面,华渔在不断调整和适应自身产品碳纤维材料在汽车行业的落地。

余许多告诉36氪:“汽车动力链越上游的地方减重,带来的性能优越体现越明显。”他举了个例子,发动机里面旋转的部件减重50克,可能相当于动力底盘或者是车身减重了50公斤。因此,华渔内部也有一个零部件碳纤维替代的重要排序:动力总成件底盘车身。

目前,华渔新材料的产品聚焦于车辆的动力总成领域:如传动轴、新能源车的电驱核心部件转子以及护套。

据了解,华渔的车规级碳纤维传动轴,相比钢制传动轴减重30-60%,进而为动力系统减重,由此带来了明显的性能提升,如百公里油耗下降6-8%、制动距离减少5%、加速时间缩短8%等。

市面上一些钢制传动轴价格在-元之间,用预浸料方式做的碳纤传动轴可能要-元,而华渔新材料的传动轴只比钢轴传动轴价格高上20%。

而转子和护套是新能源车电驱系统的重要元件。碳纤维化之后,能够实现碳纤维转子主轴减重2.5~3KG;同时能为碳纤维转子主轴消除轴电流2%的电磁损耗,碳纤维转子护套可增强40%+电机输出最高转速。

“两个核心部件的成本对电驱系统整体成本的上升只有3%-4%,但对性能有极大的提升。”余许多表示。

目前华渔新材料的两大类产品已经获得了来自上汽、小鹏、蔚来、东风、长城、广汽等车企的十余个潜在定点项目,预计达到40余万出货量。

除此之外,华渔还在与主机厂探索其他部件的碳纤维替代可能,比如电池盒、车辆AB柱等。

“正常的铝合金电池盒的价格在-元,我们现在用的是钢+碳纤维的方案能比原来铝合金便宜,还减重30%。不过目前产品还处于验证状态,比传统轴和转子要早期一些。”

余许多表示,随着价格进一步降低,与材料生产工艺的进一步成熟,碳纤维有望在汽车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

一方面是主机厂会积极跟进。虽然碳纤维动力总成产品进入主机厂供应链本身需要非常长时间的准备时间,主机厂也会花了非常多时间来验证,但“如果有了第一个应用经验以后,其它的主机厂都会跟上来。”

另一方面是碳纤维原材料价格在不断下降。余许多告诉36氪:年碳丝的价格是-元/公斤,现在已经降到元/公斤,未来甚至还可以降到元/公斤,这就几乎和钢制产品达到相同水平了。“如果价格持平的话,主机厂没有道理不用。”

“长期来看,碳丝的价格会有一定的下降。目前中国的碳丝产能有20几万吨,有机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丝生产国。随着碳丝价格的下降,碳汽车行业也会积极尝试应用碳纤维。”

对于主机厂而言,整车减重可能不是放在第一位的任务,但随着碳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整车减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碳纤维也不会完全替代现有汽车金属产品,但其应用比重会越来越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10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